站内公告:
联系我们CONTACT
2023-09-17点击量:527
今年以来,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,要求整改复耕、恢复种粮。一些网络自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,生造了一个叫做“退林还耕”的概念,并且和此前国家出台的“退耕还林”政策相提并论。
“退林还耕”这个自创的“标题党”概念在网上热传,听着确实顺口,也和国家此前出台的“退耕还林”政策有点对应。于是,很多人便把顺口溜“退林还耕”也当成了国家政策,并且“以讹传讹”,说国家的政策变了,过去搞“退耕还林”,现在又搞“退林还耕”,是政策朝令夕改,是“翻烧饼”,等等,诸如此类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,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。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退耕还林还草方案,退耕地块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、陡坡梯田、重要水源地15-25度坡耕地、严重沙化耕地、严重污染耕地等范围内。
2022年,自然资源部、国家林草局等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》。通知明确,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。当前,“退耕还林还草”工作重心转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上,并强化刚性约束,这类地块不在耕地恢复范围。
记者调查发现,“退林还耕”这一表述,主要是一些自媒体对“种树改种粮”现象的泛指,是一种简单化、概括性的“媒介语言”,而不是定义严谨、按法定程序出台的政策概念。实践当中,部分基层政府为了便于宣传理解,也简单草率地引用了这一提法,使得这一并不严谨的概念传播开来。
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,网友所传的“种树改种粮”的所谓“退林还耕”,实际上就是对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土地恢复种粮,即“违规利用耕地整改复耕”,“整改复耕”是比“退林还耕”更准确更科学的概念。
将目前各地开展的耕地恢复措施笼统地称为“退林还耕”,并与“退耕还林还草”政策强行挂钩、混为一谈,是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具有一定导向性的污名化误解误读,容易让老百姓认为政策朝令夕改、急转弯,必须予以澄清。
对于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整改复耕,必须坚决支持、积极推进,让土地恢复为耕地,进行正常的粮食生产;对于违规在生态保护红线内、生态脆弱地区毁林造田、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,必须坚决反对、严格限制,落实好生态保护区建设要求。
今年以来,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,要求整改复耕、恢复种粮。一些网络自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,生造了一个叫做“退林还耕”的概念,并且和此前国家出台的“退耕还林”政策相提并论。
“退林还耕”这个自创的“标题党”概念在网上热传,听着确实顺口,也和国家此前出台的“退耕还林”政策有点对应。于是,很多人便把顺口溜“退林还耕”也当成了国家政策,并且“以讹传讹”,说国家的政策变了,过去搞“退耕还林”,现在又搞“退林还耕”,是政策朝令夕改,是“翻烧饼”,等等,诸如此类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,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。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退耕还林还草方案,退耕地块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、陡坡梯田、重要水源地15-25度坡耕地、严重沙化耕地、严重污染耕地等范围内。
记者调查发现,“退林还耕”这一表述,主要是一些自媒体对“种树改种粮”现象的泛指,是一种简单化、概括性的“媒介语言”,而不是定义严谨、按法定程序出台的政策概念。实践当中,部分基层政府为了便于宣传理解,也简单草率地引用了这一提法,使得这一并不严谨的概念传播开来。
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,网友所传的“种树改种粮”的所谓“退林还耕”,实际上就是对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土地恢复种粮,即“违规利用耕地整改复耕”,“整改复耕”是比“退林还耕”更准确更科学的概念。
将目前各地开展的耕地恢复措施笼统地称为“退林还耕”,并与“退耕还林还草”政策强行挂钩、混为一谈,是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具有一定导向性的污名化误解误读,容易让老百姓认为政策朝令夕改、急转弯,必须予以澄清。
对于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整改复耕,必须坚决支持、积极推进,让土地恢复为耕地,进行正常的粮食生产;对于违规在生态保护红线内、生态脆弱地区毁林造田、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,必须坚决反对、严格限制,落实好生态保护区建设要求。
ink